实践教学:瓶颈如何突破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3-0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在高校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,如何发挥优势、扬长避短、强化特色,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。对于许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来说,实践教学是一个瓶颈。

  “应用型”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?构建怎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?等等。在采访中,许多院校都认为,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破解实践教学基地落实难的重大课题,必须全力抓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。但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基地”和“怎样建设这样的基地”,又是所有应用型院校必须认真研究的。

  “应当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”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院长石曙光看来,“基础理论要精,实践能力要强,特色培养要鲜明”,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。从2005年开始,学院以土木工程专业为试点,总结提出了“发挥两个优势,打造两全基地,实现双重布局,建设双师队伍,强化两种功能,培养两用人才”的基地群建设总体模式,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有效接轨。

  从2000年起,装饰学院开始建设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基地群。校外基地群主要是与省内外近30家同类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。而校内基地群,则包括一栋近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,还有一栋“包豪斯”动手车间。此外,利用学院所属的建筑设计院为学生打造了“学生设计所”,专门开展在校学生创新实践和建筑工程设计。

  基地群的应用,推动了学院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建设,近几年学院通过“内部培养”与“外部引进”相结合的方式,不断充实这支队伍。教师依靠基地群能够及时、准确地掌握新规范、新标准,了解新工艺、新方法。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,学院选拔了一批具有“双师”资格、素质好、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名牌院校深造,并有方向、有重点地支持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会议,使学院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。

  作为一名有8年工程师阅历的教师,装饰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赵元勤教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,曾因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感到遗憾。随着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与完善,赵教授终于找到了施展能力和“授人以渔”的平台,探索出“实践教学基地+双师型教师+教育信息技术”情境与知识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。

  “两全其美”,这句话在装饰学院有着特别的含义。这里说的“两全”,即“专业全”和“功能全”。专业全,是指学院建成的基地群能满足土建类所有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需要,同时也能对其他相近专业有辐射作用。功能全,是指学院建成的基地群,不仅要支撑教学改革,还要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、创业创新能力和行业素质。

  据了解,实践基地群建设调动了学院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。2006年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大赛、2007年和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吉林赛区),学院都获得多个一、二等奖奖项;2008年吉林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,专业组38个一、二等奖获得者中有9名为这个学院的学生。

  据悉,以基地群为依托,土木工程系将实践课的比率由过去的30%提高到40%。不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表现出了“上手快、适应性强”的特点,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。上海中建八局装饰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晓华告诉记者:“我们与装饰学院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和常年接收毕业生的协议。今年,我们准备批准装饰学院的3名毕业生提前转正。”

  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、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。因此,实践教学应当既重视“理论应用”,将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处理一线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,同时又重视“技术实用”,掌握工程一线的实用技术,力争上手快,适应性强。可以说,依托实践基地建设,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,将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。

  ■本报记者 唐景莉